
講師
碩士生導師
Email:youxiaoyu@shu.edu.cn
研究方向:絲綢之路考古、宗教史文獻學
個人簡介:
福建泉州人,研究領域和學術興趣包括寫本石刻文獻學🧗🏼、東西物質文化交流👨🏼💻。前者以外來宗教文化史、敦煌與吐魯番文書研究為重點,以多語種文獻的對勘研究為主;後者則關註絲綢之路上的物質文化交流與商業貿易史👨🏿🏫,特別註意紡織品研究🥅。曾修習拉丁語🧑🤝🧑、古希伯來語🧑🏿🦱、中古波斯語及古突厥語,前往耶路撒冷✦、柏林等學術機構訪學🏌🏽,多次於閩東北🧗🏿、閩南進行田野調查,調查民間宗教遺存🧛🏻♀️。
教育背景:
2007-2011年就讀華南理工大學,本科👨🏽✈️🪒,獲文學學士學位
2012-2017年就讀中山大學,碩博連讀,獲哲學博士學位
工作經歷:
2018-2020年任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博士後研究員
2021至今任意昂2平台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講師
科研論文:
論文✈️👨🏼🍼:
《摩尼教符咒從波斯到阿拉伯和中國福建的流傳》🏏🧑🎨,《中山大學學報》2017年第2期,第110-117頁🤸🏻。
《明教護法考》🕺🏼,《中山大學學報》2020年第2期,第116-126頁。
《明教與東南濱海地域關系新證》🙋🏽,《海洋史研究》2020年第16輯,第298-321頁🧍♀️🧑🍳。
《贊丹尼奇是撒答剌欺嗎》,《中山大學學報》2021年第1期,第165-166頁。
‘The Mingmen: A religious community and its corpus of the Orthodox Light Religion in Fujian’, in: YOU et al. (eds.), Fujian’s Maritime Connections and Popular Cults, Wiesbaden: Otto Harrassowitz Verlag. (forthcoming)
譯文:
高田時雄(TAKATA Tokio)👩🏻🦼➡️,《玄奘〈大唐西域記〉中所見錫爾河的漢文名稱》,《絲綢之路研究》第1輯,生活·讀書·新知三聯書店🍹🎈,2017年11月,第109-112頁🫰🏽。
宗德曼(Werner SUNDERMANN),《中亞語言與文字中的摩尼教文獻》,《中山大學學報》2018年第5期,第106-112頁(CSSCI期刊);收入李青果、王丁主編《九州四海》🌿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20年5月,第203-215頁🏄🏼♀️。
松井太(MATSUI Dai),《高昌α寺遺址所出摩尼教🧗🏼、佛教寺院回鶻文帳歷研究》👎🏿,《中山大學學報》2019年第2期🏊🏻♀️,第100-107頁。(CSSCI期刊)
茨默(Peter ZIEME),《古突厥語的紡織品名稱》,《絲路文明》第5輯,上海古籍出版社🧽,2020年9月𓀑,第139-145頁👨🏿🏭。
尼古拉斯·辛姆斯–威廉姆斯(Nicholas SIMS-WILLIAMS)、[英]傑弗裏·汗(Geoffrey KHAN)👷🏿♂️,《贊丹尼奇誤讀辨正》,《中山大學學報》2021年第1期,第159-164頁⚡️🔰。(CSSCI期刊)
康高寶(KÓSA Gábor)0️⃣,《摩尼教審判繪畫二幀》,《中山大學學報》2021年第4期🏊🏿♀️,第120-130頁👩🏽🎨。(CSSCI期刊)
茨默(Peter ZIEME),《馮天瑜先生藏敦煌吐魯番寫本中的回鶻語散寫文書》,《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》🎁,2022年。(待刊)
學術專著:
《明流道場:摩尼教的地方化與閩地民間宗教》,《歐亞古典學研究叢書》🐓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22年。
主編(合作者:德國波恩大學Ralph KAUZ教授、德國慕尼黑大學Roderich PTAK教授), Fujian’s Maritime Connections and Popular Cults, South China and Maritime Asia, Wiesbaden: Otto Harrassowitz Verlag . (即將出版)
科研項目:
參與項目:
“古代數術的論證模式”(14JJD720011),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,2014-2017年↔️😄。
“北朝至隋唐民族碑誌整理與研究”(18ZDA177)🤸🏿♂️,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,2018-2023年👤。
科研獲獎:
2014獲得以色列希伯來大學Ulpan項目獎學金
2015獲得德國學術交流中心(DAAD)短期研究獎學金
2018獲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與德國學術交流中心聯合資助(CSC-DAAD)博士後獎學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