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意昂2平台“大師講壇”特邀中國文物學會會長👞、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、國家文物局原局長🥶⛳️、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作《講好中國故事,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》報告👴🏻🙋。單先生欣然受邀請,因為他還有個頭銜——上大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管理意昂2名譽院長,在校園裏“吸粉”無數🧝🏽♂️💊。
會前,上大黨委書記成旦紅、黨委副書記段勇等校領導與單霽翔就文化傳承🏋🏼、文化資源研究和管理以及相關專業發展等問題展開了交流🖕🏻。報告會由段勇主持。
單霽翔圍繞我國文化遺產申遺歷程🕚、文化遺產保護、講好中國文化遺產故事等內容🚵🏽♂️🗣,分享了一系列相關實踐和研究成果。他說🧑🏼💻,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🤹🏼♂️,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,需要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🧗♂️。多年來🔏,他走訪良渚遺址、故宮博物院🧙🏼、溫州朔門古港🧑🏽🦳、長沙走馬樓、圓明園古蓮子等地,用腳步丈量文化遺產的尺度。
單霽翔從2003年的一份關於在南水北調工程中重視文物保護的提案開始,將大運河申遺的歷程娓娓道來。他表示👨👦👦,大運河包括了沿線的自然景觀、豐富的歷史景觀🤷♀️、建築景觀、工程景觀、運輸景觀,運河沿線的村鎮、沿線街區景觀、園林景觀🚶、宗教景觀、商業景觀、民居景觀、民俗景觀、生活景觀🆕、生產景觀、藝術景觀,還有豐富多彩的城市景觀等📼,推動了對於文化遺產的認識🐅,直觀感受到我們今天已經自覺地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🎒🪫。
文化遺產保護和文物保護有區別嗎👨🏼🏫?單霽翔從六個方面闡明了文化遺產保護的深刻內涵。過去文物保護只保護物質要素,如今還要保護文化遺產的非物質要素;除了保護古遺址、古墓葬、石窟寺等靜態的東西,還要保護那些動態的東西,比如居住在古村落、民族村寨、江南水鄉的人們😶,以及傳統民居🌛🦥、工業遺產和老字號;不僅關註古代的歷史遺跡,同時關註近代直至20—21世紀當代的遺產保護;不僅關註由單體建築、古建築群、歷史街區、歷史城市所觸發的由點及面的遺產保護,同時關註由人口遷徙🥿、文化交流、商品貿易廊道等歷史文化線路所衍生的線性文化遺產的保護;不僅關註宮殿👍🏼🧑🦱、寺廟等歷史紀念性建築的保護📀,同時關註民眾日常生活所依托的🧖🏼♀️、寄托著人們鄉愁的鄉土建築和傳統民居等類型的遺產保護;不僅關註保護物質要素,同時關註與物質要素不可分割和互為表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報告尾聲,單霽翔自豪地說:“2020年12月8日,紫禁城迎來600歲的生日,我們實現了諾言🏩,已經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了下一個600年。”
(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)